紫阳县:全域党建赋能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闭幕以来,紫阳县组织各党支部展开热烈的讨论,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展望乡村振兴愿景。而在该县红椿镇这片革命前辈曾经驻足的热土上,党中央的号召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响。

“挂牌督办摘牌验收、‘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再忙,我们也不能放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红椿镇党委书记汪泽海说。紫阳县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紫阳县委指导下,红椿镇活学、善思、巧用,大力开展“全域党建,赋能振兴”,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党建品牌。

帮扶干部沉下去 幸福指数升起来

紫阳县红椿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王廷友又搬回村上居住了。这显然与“集中供养”的政策相违背,但从回村五保老人的幸福体验来看,决策又是非常正确的。今年以来,紫阳县红椿镇机关支部狠抓“八个关键环节”,班子领导带头开展调研,党员干部深入走访包联对象,了解民情民意,排查问题短板,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6月,盘龙村村民王瑞军来到敬老院,希望把他的叔叔王廷友接回他的家里养老。分管民政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扬帆得到这一消息后,对王廷友家进行走访,发现他们家住房条件不错,同叔叔感情深厚,可以将五保户王瑞军托管给他。随后,冯扬帆又对敬老院的其他老人和旁系亲属的养老意愿、家庭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在镇党委会议上,大家一致通过这种亲属供养的形式。随后,通过镇民政办与亲属签订供养协议后,十多位五保老人走出敬老院,由亲属分散供养,过上了既有生活保障又有亲情关爱的幸福晚年生活。

“这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红椿镇上湾村村民焦家福在家发展养殖,遇到资金瓶颈问题。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他顺利办理了10万元创业贷款,不仅手续简便了许多,而且3年全额贴息。受到疫情影响,红椿镇返乡创业人员明显增加。红椿镇组织帮扶干部对群众创业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台账。同时,通过群众会、院落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创业贷款最新政策以及扶持对象范围、贷款申请条件、贷款申请流程等内容。镇社保站及时收集、报送相关申报资料,协调县人社局、农商银行红椿支行现场联合办公,缩短审批时间,简化放款手续。截至10月中旬,红椿镇已发放创业贷款912万元,扶持创业经济实体57户,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个。

脱贫摘帽结束后,干部难免存在“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情绪。在时不我待的巩固衔接阶段,如何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干部热情如初?紫阳县红椿镇党委牵头,开展“调研、交办、落实、督办、汇总、汇报、通报、整改”八步工作法,促推干部沉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跟踪问效、通报整改提高为民办事质效。今年以来,该镇共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6000多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红椿镇将继续带领130名帮扶干部沉下身子,紧扣摘牌迎验和‘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听民意、问题排查惠民生、矛盾化解暖民心’行动。”红椿镇党委书记汪泽海说:“我们机关党支部还会对‘八步工作法’进行不断优化提升,确保干部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中接续发扬。”

“我们的支书最知心”

程开兰33岁担任红椿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因为善于知心事,解难事,帮急事,很多人都叫她“知心姐姐”。工作干的时间长了,后来有的人叫她知心阿姨,再后来有人叫知心婆婆。不以年龄论称谓的,都叫她知心书记。

人们对程开兰的信赖,源于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尺寸拿捏的恰如其分。社区一位工程承包人意外去世,欠下12名工人、材料供应商的债务达31万元。承包人的女儿找到程开兰,表示愿意替父亲偿还这笔债务,但是手头也不太宽裕,希望能得到对方的体谅,适当减免一些欠款。程开兰一一找到12名债权人,并宽慰道:“人家父亲意外去世也是凄惨事,还钱的事也不推脱,你们能不能少算点。”最终,双方同意按照欠钱金额的80%计算。棘手的事化解了,一方减少了损失,一方不失“欠债不还”的脸面,两全其美。

随着找程开兰调解的人越来越多,她成立了“知心姐姐工作室”,一些热心的社区居民也参与到工作室的事务当中。街道社区副主任徐增安、副支书汪大平十多年前都是“知心姐姐工作室”最活跃的志愿者,程开兰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分子、党员,再吸纳为社区两委的班子成员。镇纪委书记高俊介绍,“知心姐姐工作室”还为白兔村、纪家沟村输送了两名村干部,今年3月份的疫情防控中,100多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还有10人随同镇上干部前往疫情防控最严重的城关镇支援。如今,街道社区共形成5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了“知心姐姐暖民心,志愿服务解民忧,文化活动正民风”的特色品牌。

“盘”出乡村新起色

“我的茶园,那是全村一流的!”盘龙村茶农余德洋对这一点非常自信。虽然他家茶园只有5亩,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余德洋要给全村的茶农“打个样”。他和妻子都是勤快人,精耕细作,产量产值都比较高,年收入3万多元。每年的春秋两季茶园管理培训会,余德洋都现身说法,为茶农讲管理技术,号召大家向他看齐,把茶务好。

盘龙村,怎么才能“盘”出乡村振兴新起色?村党支部围绕“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确定了“盘茶园”“盘家园”“盘田园”三大主题。

盘龙村有茶园3740亩,该村以“三联”机制为抓手,与紫阳春富硒茶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村企联建,公司对农户茶苗栽植、茶园管护、鲜叶采摘全程免费技术指导,并建立稳定的鲜叶购销关系。盘龙村将400万元集体收益资金投入紫阳春公司,2021年全村633户分享红利10.29万元。

该村还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文明实践“志愿红”、“星级文明户”创建、新民风建设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村民自觉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宜居家园,实现了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一片美”的蜕变。

“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揽,扎实推进‘五边五治’‘四化四评’。”据盘龙村支部书记康宗刚介绍,盘龙村共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安装路灯50盏,建公厕1处,建设茶旅观光路5000米,整修观光河堤1300米,公共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数字乡村”模式,在辖区重点区域安装摄像头56个,村级总控制室通过摄像头远程监控,实现辖区治理信息化、数字化“一张网”布局,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质量。

盘龙村在组织振兴上“盘”出了成效,被评为“第三批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在组织振兴的引领下,茶叶产业持续增产增收,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以茶为主题的秦巴山地田园风光特色更加鲜明。红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有虎介绍:“今年以来,盘龙村的工作重心放在以党建引领促推茶旅融合,推行‘茶叶+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模式,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六大工程安身 十小工程暖心

沿着观光步道,是一片分成格子的菜园。周传青的菜园是平地,立秋前后种上了白菜、莴笋、香菜、葱、蒜。周传青是七里沟社区的搬迁群众,她说:“社区为我们想得周到,这一分地的菜,足够我们一家四口吃了。”

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社区党支部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十小工程”。

七里沟社区18号楼的搬迁户王家民在厦门打工16年,如今终于实现在自家楼下就业增收了。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七里沟社区党支部经过深入调研,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工坊”的模式引进制袜产业。王家民得知社区免费组织培训,还无偿提供生产厂房和机械设备,便辞职回家,与另外两名搬迁群众合伙开办了这家制袜工坊。王家民介绍,他们的工坊有14台设备,日产五千至六千双袜子,每天毛收入有600元左右。据项目负责人余才奎介绍,截至10月底,七里沟社区已发展家庭工坊10家,投入智能织袜机98台、缝头机8台;提供就业岗位68个,人均工资收入3000多元。

除了引入制袜产业,七里沟社区还投资300多万元打造茶旅融合产业园区,流转茶园350亩、管护茶园400亩、补植50亩、新建产业道路1000米,通过产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今年以来,七里沟社区按照紫阳县“1126”搬迁后扶机制,大力实施防返贫底线坚守工程、产业就业增收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社会兜底保障工程、文明新风引领工程。通过“六大工程”深入推进,巩固提升移民搬迁群众脱贫成效。

省市要求在1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社区实施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六小工程”,七里沟社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展,增加了小活动、小平台、小工坊、小配套,形成具有七里沟社区特色的“十小工程”,实现提质扩容增强服务功能,构建形成了“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尽力让搬迁群众日常需求得到满足。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与社区党支部的工作水平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七里沟社区成功创建全市搬迁后扶“五星级”社区,如今正在为创建全市“六好双优”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和全市健康社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持续发力。

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

群众是否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保障,是检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标。红椿镇通过加强“紫阳春”等企业的非公党建工作,增强企业的造血能力和带动增收能力。

红椿镇七里社区的脱贫户姚基凤,自去年春茶季节以来,持续在紫阳春茶业公司务工,每月工资能达到4000多元。

姚基凤的丈夫在外务工,孩子在集镇上学。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她选择留守在家。姚基凤在茶厂上班是按小时记工,每小时12元,多劳多得。“在这里上班时间自由,离家又近,还能照顾孩子,是最适合我的工作。”姚基凤说。

“公司优先从脱贫、搬迁群众中招聘工人,并逐渐把他们培养成制茶的技术骨干,能够长期获得稳定的收入。”紫阳春茶业公司总经理江祖友说。

红椿镇由党委主要领导包抓紫阳春公司,成立企业党支部,以“三联”机制为抓手,与镇域内7个村党支部开展联建,融合村产业收益资金、开展免费技术服务指导、保价收购鲜叶、提供务工岗位,把群众链接到茶叶产业上。公司每年组织“先锋服务队”,为700户农户提供茶园管护、鲜叶采摘等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带动鲜叶,年收购总额500万元;吸纳25人长期在企业务工,人均月工资3000元;季节性用工45人,年均增收5000余元;2021年向农户分红56万元。紫阳春公司先后获得陕西省“万企帮万村优秀企业”、“陕西省优秀茶企”、“中茶杯一等奖”等奖项,实现“引领有红色,发展靠绿色,振兴显成色”,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群众增收支柱。

紫阳县属川陕革命老区。1934年正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路过紫阳县红椿镇,播下革命火种,影响当地进步农民建立了尚家坝、小河口和回龙湾等农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椿镇党委书记汪泽海说:“红椿镇党委将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上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千方百计提高红椿人民生活品质,做好时代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