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党建引领 幸福“加码”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青山碧水间点缀着白墙黛瓦的秀美村落、焕然一新的居舍楼院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这些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得益于镇巴县不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党建引领发展产业、细化优化基层治理等举措,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基固本中的“主心骨”。“我们村真是一年一个新变化,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多亏了我们有个好支书。”兴隆镇灵济村中心组村民杨日东口中的好支书名叫张娟能,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9年,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乡村振兴的“领跑人”“全村的好管家”。

为了让村庄变得更好,张娟能带领村民发展蚕桑产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路径,鼓励全村种植400亩蚕桑以及1200亩大黄、天麻等中药材。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张娟能与村“两委”提出不断完善“靓化新村”的新举措,通过打造林荫村道、花海农家观光带等设施,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如今的灵济村,乡村美、产业旺、民风淳。“有党支部在,有张支书在,困难再大,只要我们有‘主心骨’、有‘顶梁柱’就不怕!”“支部带头干,生活有奔头!”……村民们有感而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灵济村的成功,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镇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绪朋表示 :“‘领头雁’在基层党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力建设全面过硬的‘领头雁’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强本领”才是硬道理。近年来,镇巴县以加强基层堡垒战斗力为重要抓手,坚持在选拔任用、管理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该县通过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中“挑”,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的方式,不断优化改善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同时,镇巴县鼓励村“两委”成员自主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并给予学费补助,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较换届时提升11.97%。在选优配强的基础上,镇巴县还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全覆盖点单式培训,常态化开展走村观摩、擂台比武。

目前,镇巴县已开展镇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68场次,推荐15名村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素能提升大专班,7个村(社区)被列入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能力提升行动示范观摩点。

绿水青山间的“致富经”。仁村镇庄房村的黄精种植基地里,致富带头人赵勇正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地采挖着“地下金疙瘩”——黄精。

“以前农闲,只能在家干着急,现在我们每年都有钱挣,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村民郝光瑞说。这些年,在仁村镇党委的带领下, 黄精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近年来,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仁村镇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并通过“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黄精种植,建设100余亩黄精种植基地,以“林药共生”的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村党支部和赵勇的共同努力下,20余户脱贫户通过“土地入股+ 基地务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红利。

为了让黄精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村党支部与合作社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采挖来的黄精经过初步处理后,销往全国各地。

“去年我们共采收鲜黄精500余吨,鲜货收购价每吨1.1万元,总产值突破500万元。”赵勇介绍。如今,当地的黄精产业实现了从种植、采挖到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正是镇巴县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案例。近年来,该县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广“林+药”“粮+药”复合经营模式,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带4.8万亩,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33.5万亩 ;畜牧产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全县生猪饲养量19万头;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打造“党建+”茶产业品牌,切实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全镇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6.7万亩,全年生产茶叶达6515吨,实现产值13.2亿元。

乡村善治下的“同心圆”。“乡亲们,跟大家宣传下当前的最新政策,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农忙时期害怕遇到假种子,要是遇到了,这一年又白弄了哟, 村里要搞一些宣讲,提升村民防范意识。”……在长岭镇九阵坝村的 “院坝说事会”上,镇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像拉家常一样,讲政策、问民计、话发展。

“小小的院坝会既能普法、聊天,还能议事,不管是邻里间的小矛盾还是村内其他事项,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都能解决。


”长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冬梅介绍。2021年以来,王冬梅已经主持过近20场“院坝说事会”。

在“院坝说事会”的影响下,不少村民的矛盾纠纷在萌芽时期都得到了解决。村内各项事务也有了更加便捷的处理通道,当地群众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收集的建议已推动6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如今的九阵坝村,邻里和谐、互助互爱成为文明新风尚,并成功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基层治理,要绘好党建引领下最大的“同心圆”。“以前我申请医疗救助,要拿着资料在老家、北京两头跑,有时资料准备不齐全还要重新跑……现在镇上推出的村级代办服务,我只需将医疗票据和申请书邮寄到村里,就能帮我办医疗救助,对我们这些在外地务工的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黎坝镇长柏村村民王国浩表示。

黎坝镇坚持把优化乡村治理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为此,该镇扎实推进“三亮一微一清单一代办行动”,全镇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承诺转化为岗位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出台《镇巴县黎坝镇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清单》,设置镇级监督服务电话 ;制定《黎坝镇服务群众便民办事项目清单》,把便民清单精细化,以及建立村级代办队伍,开展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 一公里”。

近年来,镇巴县不断激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动能,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 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代办机制、代办 事项和代办模式,建立健全县、街道(镇)、村(社区) “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建立“上门代办”服务机制,推行“预约上门+现场办理”代办服务模式,实现特殊群体有事“在家办”,让群众感受到“一站 式”帮代办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目前,镇巴县5类54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纳入跑腿代办服务范围,基本覆盖群众日常所需 ;累计帮办代办事项8740件次,办结率达到98%以上,切实为群众的幸福“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