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人才联育“链”动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5-10-10 17:13:48 来源:延安党建微信公众号 阅读数:

仲夏清晨,阿党镇丁村果农在村党支部“产业技术帮帮群”发出病树照片。半小时后,镇上的果业专家便现身果园,精准诊断出缺铁性黄叶病,并现场开出“药方”。

这一幕精准高效的农技支援,正是黄陵县以党建为“链”,认真落实第一书记“联村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条“组织搭链、资源聚链、人才强链”的新路径。

“两包两带”固链基:资源下沉,破壁融通

乡村振兴,组织是根,人才是本。2022年起,黄陵县创新推行以“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和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为主要内容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推动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基层集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的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和驻村第一书记,都是各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精英骨干,他们往往经验丰富、懂政策、人缘熟、社会交往广泛。”黄陵县“两包两带”专班成员、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张军说,“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确实能为村里办不少实事。”

在田庄镇韩庄村,县住建局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径龙刚刚结束梨园管理技术培训课,又迎来一波研学团队的接待工作。“娘家单位的支持是实打实的!”他指着新装的路灯介绍:通过争取住建局党委支持,不仅完善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还帮助硬化巷道2.1公里,安装路灯67盏,村子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幅提升。

县果业中心举办秋冬季果园管理培训;县经发局联合县中医医院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县交运局维修加固石家村桥、石家湾桥、建庄桥……在这群特殊的“红纽带”的活跃下,他们架桥梁、引资源,让党建联育的活水精准滴灌田野。进一步推动资源、力量、思路下沉,不仅盘活用好各类资源要素,还锤炼提升了干部作风能力。

“链”式培育强内功:本土人才,淬火成钢

唤醒乡土人才潜能,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黄陵县深知,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关键在于构建一条“链”式成长的本土人才培育体系。

在隆坊镇星星沟村养殖大户孙武权的牛舍里,一场特殊的“炕头课堂”正在进行。县畜牧兽医中心专家兰云景正蹲在牛槽边,手里捏着一片病牛的粪便样本,向围拢的养殖户们讲解:“大家看,这种稀便带血丝,加上牛精神萎靡,很可能是感染了球虫。光打退烧针不行,要用磺胺类药物配合……”第一书记张云锋正组织村民现场学习,孙武权听得格外认真,半年前一场不明原因的牛病让他损失惨重。“多亏了咱第一书记操心,以前遇到问题只能四处打听土方子,现在专家直接到牛棚里教,技术要点讲得透,还留了微信群随时问,心里踏实多了!”他感慨道。

这样的“田间课堂”“炕头教学”在黄陵县已成常态,各村第一书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把培训办到最接地气的地方。仅去年,全县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10余场次,涌现出像店头镇建庄村种苍术的朱忠孝,阿党镇咀头村养梅花鹿的孙超,隆坊镇鲁村养殖湖羊的李德全,桥山街道韩庄村翡翠梨种植的曹郑拴等种养大户、“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周边村民的“活教材”。大家纷纷感慨:“自己人讲自己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跟着能人干,少走弯路多赚钱!”

“智链”延伸破瓶颈:科技入乡,云端赋能

如何让高端智力资源跨越地域限制,精准服务乡村?黄陵县以“人才联育工程”为依托,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科技服务链”。

店头镇建庄村的苍术育苗基地里,一排排标准化苍术种苗绿意盎然。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收益微薄的山地?在了解了村情发展后,店头镇建庄村第一书记张浩与镇村相关负责同志一起主动对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学院牛俊峰团队全程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抓育苗保品质、抓销售拓产业、带农民种植促群众增收。”张浩指着新建的药材加工厂说“目前全镇苍术种植规模达到5000余亩,形成产、加、储、销全产业链条,现在我们的苍术产量高、品质好,真正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线下专家送技,线上服务不断档。专家就在“指尖”,黄陵县大力推广“互联网+”农技服务模式,建立了覆盖苹果、畜牧、中药材等多个主导产业的“云端智囊团”,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归雁”回巢链乡情:筑巢引凤,激活春水

乡土人才的回流,是乡村振兴最澎湃的新动能。黄陵县深谙其道,用心用情打好“乡情牌”与“政策牌”,精心铺设一条“引凤还巢”的温暖归链。

桥山街道道南村的张成,之前在外自主创业,今年回乡探亲,正赶上“组团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县里新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创新的13项28条鼓励支持政策上门宣传。“讲到现在县里对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看到规划里清晰的产业链条和实实在在的配套政策,我心动了。”浓浓的乡情与务实的政策打动了张成。

在街道党工委的协调帮助下,他很快流转了土地,打造了集智慧果园、特色养殖、汉服体验、农家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基地,带动百余农户增收。“根在这里,组织给力,政策暖心,回乡创业这条路,走对了!”张成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如今,在黄陵的广袤田野上,一批批像张成这样的能人带着技术、资金和先进理念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一幅党旗引领、人才汇聚、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